在以岐黄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上,医贤大家层出不穷,如灿烂群星光照人间,但真正被尊称为“医圣”的只有四位,他们分别是岐伯、黄帝、秦越人和张仲景。
先说岐伯与黄帝。岐伯是黄帝的“天师”和医疗大臣,二人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君臣关系。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,故于公元前2599年,寿118岁,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、帝王。二人以庙堂为课堂,采取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学习研究和阐述医学,拉开了创建大一统华夏医学的帷幕。
《帝王世纪》还记载黄帝“又使岐伯尝味百草,典医疗疾,今经方、本草之书咸出焉。”黄帝不但跟岐伯学有所成,还开启了帝王收徒传授医道医术的先河。史书曾详细记载了黄帝向雷公传授医道庄严隆重的情况:先是斋宿三日,之后割臂歃血盟誓,最后黄帝才左握其手,右授之书,把最秘密的医道口传身授给雷公。《黄帝内经》中,有部分内容就是黄帝与雷公的对话,说明雷公也进入了医学大家的行列。
据史料记载,黄帝建立华夏民族大一统的政权之后,命众大臣各司其职,展开了大一统的文化建设,在创造文字、制定律历、创作音律等方面安排大臣各司其职一体推进。在医学方面与岐伯、雷公探研医药,命俞跗、岐伯、雷公察明堂,究息脉,命巫彭、桐君制处方,防治疾病。经过众多医学大家和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,这才有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诞生。这一医学巨著的诞生,表明了在黄帝时期,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医学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成。在这一伟大工程建设过程中,黄帝既是领导组织者,也是具体参与者,做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,以黄帝的名字命名这部巨著,把他尊称为医圣,不仅是众望所归,也是名副其实。
至于岐伯,他是与黄帝同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。岐伯为黄帝的医疗大臣,后世却称“岐黄之术”,将其名列黄帝之前,足见贡献之大。《难经注疏》《皇汉医学》都说《黄帝内经》乃“昔者岐伯以授黄帝”,肯定岐伯的创立之功。历史上医学大家认为,中医学基本理论、中医针炙学理论和人体按摩学、中药学、中医养生理论,以及生命哲学的国学基础皆为岐伯所首创。既然如此,岐伯被尊称为医圣,更是顺理成章、题中应有之义了。
在岐黄发展史上,还有两位医学伟人与黄帝岐伯并称为“医学四圣”,他们就是秦越人和张仲景。
秦越人,祖籍山东济南长清,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,因医术高超,当时的人们就借用了上古时神医“扁鹊”的名号来称呼他。他创造了望、闻、问、切的诊断方法,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。他精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科,应用砭刺、针灸、按摩、汤液、热熨等法治疗疾病,被尊为医祖、医圣。
张仲景,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、世界医史伟人。他的专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是继《黄帝内经》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,也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、法、方、药具备的经典和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。身为长沙太守的他开创了“坐堂行医”的先河,元明以后被奉为“医圣”。
岐黄薪火服务电话:18660138095 E-mail:xinfuyi@126.com
Copyright © 2009-2025 岐黄薪火 版权所有 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鼎峰中心第30层3002室
备案号: 鲁ICP备10008729号